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下,男尊女卑的现象似乎成为当时的共识,尊贵的皇帝之位自然非男人莫属,然而,总有那么几个巾帼英雄,毅然顶住封建的压力,以傲人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间泛起阵阵波涛。下面,小生讲史来扒一扒历史上最早称帝的女性都有谁。
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下,男尊女卑的现象似乎成为当时的共识,尊贵的皇帝之位自然非男人莫属,然而,总有那么几个巾帼英雄,毅然顶住封建的压力,以傲人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间泛起阵阵波涛。下面,小生讲史来扒一扒历史上最早称帝的女性都有谁。
(1)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皇——哈特史伯素
哈特史伯素,生活在第十八代王朝的古埃及,是尼罗河流域最早的一位女皇,她是法老萨特姆斯一世的女儿,早年嫁给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萨特姆斯二世。后来,公元前1504年,丈夫不幸去世,只留下她和一个年幼的孩子:萨特姆斯三世,无奈之下,她只能摄政登基,当了埃及22年的最高统治者。这期间,她所建造的工程——方形尖顶碑,渐渐为世人所熟知,也标志着她的巅峰人生。
(2)历史上第一位女帝——北魏元姑娘
元姑娘(528年2月12日—?),本姓拓跋氏,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,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,生于北魏首都洛阳,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(承华世妇)的女儿,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。
公元528年,孝明帝元诩突然暴毙(一说为胡太后所杀),专权的胡太后为了堵住朝臣之口,便把女儿身的元姑娘拥立为帝,延用孝明帝年号武泰。后来,胡太后见人心稳定,便废黜女婴皇帝,谥号为“殇帝”;然后,另立元晖三岁的儿子元钊为帝,也就是北魏幼主。
所以说,北魏的元姑娘才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,但因为她在位仅为一天,而且正史多没有收录,人们对此还有争议。
(3)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——文佳皇帝
陈硕真,又名陈硕贞,生于公元620年,睦州新安县人,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姑娘。
唐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,浙江一带发生严重的灾荒,但朝廷官吏反而更加民众,于是陈硕真便率领农民起义,自称文佳皇帝,又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,童文宝为大将军,建立农民。
后来,因为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,全军覆没,陈硕真兵败身亡,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称她为“第一个女皇帝”。
(4)传统历史意义上的第一位正统女皇帝——武则天
武则天(公元624年-705年12月16日),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,也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、女政治家,她的功绩促进了历史的不断发展。
政治上:打击门阀,终结了自北周以来的门阀统治,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文化上:开创武举、殿试等多种制度、发展科举制,重用寒门,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经济上:轻徭薄赋、兴修水利,休养生息,促进了农业、手工业乃至商业的长足发展。
军事上:裁撤边境怠政官员,稳定边疆,为社会的繁荣安定提供条件。
在武则天的统治时期,当时唐朝的经济不断发展,国力很强盛,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,人称“贞观遗风”,不愧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。
总之,无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皇,还是历史上最早的女皇,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去冲破封建男权社会的牢笼,即使有时是身不由己,却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的女权意识,从而有利促进女性解放,单单这一点,便可在历史画卷上描下重重的一笔。所以说,在当时条件下,女性称帝便是一项创新型事业,当然,还需要明确一点,她的上位没有阻挠了历史前进的方向。现在的各类游戏私服太多了,如果自己传奇开私服技术不成熟没有开区经验,看别人赚钱了自己也想赚钱,没游戏sf经验是不行的,所以还是得找专业的人士,而且你得做好亏损的准备,毕竟做游戏私服这个是要靠自身的特色和宣传去吸引玩家的。
1.现在的传奇私服一些GM为了省钱直接下免费版本开,免费版本要么是没有吸引力 要么是别人加了漏洞的,你开区了以后各种问题出现,记得要买传奇商业版本。
2.发布站劫持、登录器劫持、域名劫持、列表劫持等等要用新域名有防劫持的经验。而且现在会开传奇sf的太多了,包括传奇一条龙商家帮忙开服,发布站到处都是开传奇的,今天开明天倒的比比皆是。
3.现在费用高了,比如广告费用贵服务器贵,广告贵还不上人,上个额1000块钱广告上个10 20人。
4.玩家已经看透了传奇sf的套路,换服频繁,所以我们GM要有自己的特点能留住玩家!
传奇服务器不稳定,游戏卡等原因留不住玩家。
5.开服不改原先的,比如或者群,你买了以后开区了玩家都找到以前的GM了,你不亏说什么。
6.十几年的传奇sf开的很少,基本以盛大为主,现在开传奇私服的多而且其他网游和手游也很多,以前玩家有几十万,现在的传奇玩家大概还有个几万左右。
其实,开国后大肆功臣的,都是起点比较低的皇帝,其实就是朱元璋和刘邦。而李渊李世民父子,赵匡胤等皇帝,他们本就是门阀、官宦出身,反而对功臣们更加照顾。
这其实不是偶然,当然也不能全怪朱元璋和刘邦两位皇帝心胸狭隘。而最关键的一点,是四个字“功高震主”啊!
因为,布衣天子起点低,他们开国之路是相当艰苦的,期间经历的腥风血雨和惊险也远比李氏父子要多,所以布衣天子本身就更加凶残和冷酷。此外,在打天下过程中,由于自身条件的缘故,他们更多需要依靠的,是开国功臣们的忠勇和牺牲。这样一来,功臣们在天下太平后,也就很容易自恃功高,居功自傲,成为皇权至上的一道阻碍。
原理很简单,比如李氏父子,他们本身就出身陇西军事门阀,势力雄厚。手底下的名臣名将大多原来就是他们的手下,或是出身寒门,身份地位本来就被李氏父子要低得多,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李氏父子的家臣。
也就是说,李唐完全就是靠着李氏本就雄厚的势力,才得以快速一统天下。李唐开国最大的功劳也在李氏而不在他们,李氏父子不需要对开国功臣们作过多的让利。所以,在一统天下后,功臣们基本上都成了位高而权不重的人物,不会出现权力巨大的悍将和权臣。
可刘邦和朱元璋就不同了!如刘邦,当初打天下时,靠的可不仅是他手底下沛县的那群老兄弟们,还有韩信、彭越、英布这些枭雄们的加盟。在打江山的过程中,如果没有收获足够的利益,是很难使得动他们的。到对项羽的垓下之战中,刘邦可是把大片的土地分给韩信和彭越他们,才最终促使他们出兵,共同合击项羽的。
因此,这些人在打天下的过程,其实已经攒够了足够的势力,对朝廷构成威胁,这对于家天下的大一统王朝而言,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。所以,刘邦必须趁他们根基未稳之前将他们逐一铲除,以免为自己后世之君留下祸患。
朱元璋也是同样的道理,他起点实在太低了,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名臣名将们,很多原来的起点都比他好。一开始,大家几乎是和朱元璋称兄道弟的,我想“共享天下”这类的话,早年朱元璋估计肯定没少说。所以,很容易导致这些开国功臣们,在立国后功高震主,变得居功自傲,成为权臣或悍将。
比如胡惟庸、蓝玉。他们有没有谋反之心我们不得而知,但居功自傲是肯定有的。这才是朱元璋不得不大开杀戒的原因,因为他深知这些开国功臣们都不是省油的灯,自己在时尚能驾驭得了,可自己的后代,怕是不具备这样的政治手腕啊。
所以,不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,他们一统天下后,都不约而同的“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,对功臣们大开杀戒。这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维护自身统治的手段罢了!
马腾的确是一个风云人物,据说他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。马援黄沙百战,马革裹尸,“忠烈”之名远扬天下。
但到了马腾这一代时,就已经非常贫穷了。马腾年轻的时候,以卖柴火为生,他卖柴火童叟无欺,对人也非常宽厚,因此也深受喜欢。
公元187年的时候,当时凉州边郡有少数民族在作乱,同于缺兵源,于是州郡的长官就招收勇士入伍。当时年轻力壮的马腾也去应征了,由于他长得高大健壮,很得上官的喜欢。
(马腾入伍)
马腾入得军中以来,屡立军功,被升为军司马。过了不久,凉州刺史被刺杀而死,马腾联合韩遂,推举“王国”为主将,合称为“合众将军”,发动了兵乱,史称为“三辅之乱”。
189年,名将皇甫嵩等人带兵前来凉州,王国不经打,一下子就被皇甫嵩所击败。马韩二人立即王国,又推当时的阎忠为主师,阎忠惊吓交加,过了不久也死了。阎忠病死后,马韩之间互相争权也争得厉害,因此他们这一股势力也衰弱得厉害。
同年,汉灵帝死了,大将军何进急于剿灭十常侍,于是便想要借重于边陲的军阀力量。这一不小心,就拉开了东汉灭亡的序曲。何进当时想到的是董卓,董卓进京之前,曾经来拉拢过马腾,问他要不要一起同去,马腾前思后想没去成。
(董卓进京)
董卓进京之后,仗着有在手,强行废立。但最后也是在洛阳呆不下了,于是一把火烧了洛阳,退守长安。马腾得知董卓退到长安之后,他本来是想去投靠董卓的,但还没启程,董卓的干儿子吕布中了王允的美人计,把董卓给杀死了。
董卓死了之后,王允没能把握住这一次重整东汉朝廷的良机,他发出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。于是,董卓旧部李傕等人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,杀回了长安,大家都没想到吕布勇冠天下,但在精锐的西凉铁骑的冲杀之下,也不得不大败而逃。
李傕等人杀回长安掌控了政局,为了安抚马腾,于是封他为征西将军。但不久,马腾觉得李傕偏心,于是跟他起了争端。当时汉献帝也派人前来劝架,但没有人听汉献帝的。
当时朝廷中有一部份老臣特别看不起李傕,时时刻刻地想弄翻他。比如种邵、马宇、刘范等人,他们就跟马腾里应外合,但意外走漏了风声。
(李傕郭汜)
李傕派樊稠,郭汜等人迎战,马腾大败,退回凉州。李傕打败了马腾之后,又再次拉拢马腾,改封他为安狄将军。
到了194年,凉州闹饥荒,马腾再次借口到长安边讨生活为由,再次向朝廷靠拢,但被另一将领王承偷袭,马腾大败而走。
不久,李傕郭汜二人火拼,东汉朝廷在这一次的战争中,制度也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。天下终于大乱,面对形势的急剧变化,马腾和韩遂再次和好,二人结为异姓兄弟,先自保然后再观天下形势。
到了199年,曹操通过东征西讨,终于崛起,他掌握了整个东汉朝廷。对于马腾这种军阀势力,曹操采取了“打不如拉”的手段,他派钟繇前去与马腾商量,马腾思前想后,他同意接受曹操的好意,于是便派遣自己的儿子入朝为质。
(曹操在京)
官渡之战,袁曹两大势决出了胜负,袁绍大败。202年,袁绍死了,他的儿子袁尚想与马腾结盟,马腾同意了。不久,袁尚的手下大将郭援,以及匈奴单于在平阳,曹操的部下钟繇与他们交战。
同时,曹操也给了马腾下了通贴,问他站哪边的?马腾权衡利弊,觉得袁尚不可能斗得过曹操,并且袁尚等人借胡兵拢乱中原,不得人心。于是他便决定帮助曹操一方,他派遣马超以及猛将庞德驰援曹操,马超击败了郭援,庞德也亲自斩下了郭援的人头。
经此一战,曹操与马腾终于建立了战场上的友谊,他很高兴,于是上奏朝廷,封马腾为征南将军。
马腾被封为征南将之后,再加上他北防胡寇有功,并且优待士人和推荐贤才、怜悯苍生和救援百姓,他的声望也达到了最高峰。
(当时天下形势图)
因此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作者便将马腾和曹操进行了“脸谱化”,其中曹操为奸,马腾为忠。马腾的势力也被放大,在北方与曹操形成了既合作又分庭抗礼之势,然后又搞出了“衣带诏”事件,这就是“马腾不死,大汉不灭”的来由了。
而在历史上,马腾取得大收获,但也与他的异姓兄弟韩遂越走越远,最终绝裂。韩遂杀了马腾的一些家人,二人遂成水火不容之势。当然,这其中也不得不“阴谋论”一下曹操的制衡凉州之策。
208年,曹操封马腾为前将军,并且派遣张既向以腾传话:是非之地不可久住,还是进京为官吧。马腾迫于压力,因为只要他不同意,曹操或许就是另一套主意了,如果曹操与韩遂前后夹击,那马腾危矣。这也由不得以腾会多想,因为政治斗争向来就是如此。
马腾迫不得已,只好答应,曹操立即上表封马腾为卫尉,马超为偏将军,代替马腾统领部队,屯于原地;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,马铁为骑都尉,同其余家属迁往邺城。
(马腾入朝,马超在地方上掌军)
211年,曹操派钟繇和夏侯渊来张鲁,曹操统一北方之大势已经不可逆转。在这种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政治布局之下,马超就像是落入了一张大网之中。
马超桀骜不驯,他既不想反对曹操,但又不得不眼看着曹操一步步地落子天下;他又想维持一个地方军阀的地位,但又不得不顾虑曹操的势大。
于是在尽力挣扎之下,马超最终起兵,但被曹操所击败,马腾受累,被夷三族。一切皆由野心而起,马超确实有“不忠不孝”之嫌,这就是后来庞德果断地投降曹操的原因了。
(马腾被杀害)
马腾在东汉末年的纵横摆阖,每一步看似漫不经心,看似随波逐流,但是每一次都准确地抓住了每一个时机,最终由一个底层的小兵,进入了东汉朝廷的的高层。这种跨越军政两道的操作,可谓是经典案例的经典之作。
但说马腾不死,大汉不灭,这话就有点过分了。曹操这个人狡猾狡猾的,可谓是绝世之枭雄,能在他手底下走过两三招的也没多少个人!
文——千古
在大浩瀚无垠的历史上,曾经出现过数百个截然不同的民族,他们共同见证和谱写了的过去。正是这些不同民族的自动融合或者被动融合,才最终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成员的大家庭。
在这个大家庭中,很多耳熟能详的民族都已经不再单独存在了,比如匈奴、突厥、鲜卑、羌、回纥、沙陀、党项和契丹等。但是,他们并没有完全消亡,只是以另一种名称或者交融繁衍罢了。
其中,有一个民族不仅非常著名,而且还颇令人头疼,长期与汉族为敌,这个民族就是匈奴族。为了无休无止的原文抄袭,文史不假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,实属是无奈之举,如有侵权请删除。
关于匈奴族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,但笔者个人倾向于认同司马迁的观点。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记载:
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,曰淳维。
自“涂山大会”之后,大禹建立起了夏朝,凭借自己的功勋和声望,越来越多的部落都纷纷臣服。在大禹死后,其子启凭借实力废除了禅让制自行继位,先后扫平了伯益和有扈氏等势力,开始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民族。
到了夏桀时期,随着统治力量的薄弱,许多部族都纷纷背叛。公元前1600年左右,商汤公开起兵伐夏,在鸣条之战中大破夏桀的主力部队。随着“景亳之命”大会的召开,各个部族都拥护商汤成为新的共主,从此商朝建立,夏朝灭亡。
商朝建立后,夏桀的一部分族人担心遭到报复和,只得向北逃亡到了内蒙古地区。经过与当地部族的交融,逐渐结合形成了新的民族。
不过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对于距离自己一千多年的历史表述非常模棱两可,甚至可以说自相矛盾,因而导致了后世出现争议。有人认为,夏桀后裔北逃在内蒙古形成的新民族,就是早期的匈奴;也有人认为,西周甚至东周之前,北方民族的名字和构成都非常旁杂,不能确定为匈奴族。
个人支持后一种观点,春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确很多,比如戎、狄、鬼夷等,他们的活动范围大致扩展到了阴山一带。到了战国时期,这些少数民族借着诸侯列侯内战之际南下,开始与北境的秦国、赵国和燕国接壤。
于是,在《战国策·燕策》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“匈奴”的称谓。秦国将领樊於期因为参与叛乱而畏罪,被燕国太子丹收留以备反秦之用。太傅鞠武曰:
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,请西约三晋,南连齐、楚,北讲于单于,然后乃可图也。
战国时期,尽管东周北境的诸国与匈奴之间时有战争发生,但从来都是有限的局部,因为大家的关注点始终都是周朝内部。结果,匈奴族无心插柳柳成荫,从东周的诸侯混战中收益颇丰,经济、政治和军事都长足发展。
就这样,伴随着东周诸侯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,匈奴也开始了由原始制向奴隶制的转变。这种积极的转变,就属于民族交融的有益影响。
到了战国末期,“奋六世之余烈”的秦国已经一家独大,统一之势也非常明朗。自此开始,匈奴终于成为了被打击的重点目标。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记载:
头曼不胜秦,北徙。十余年而蒙恬死,诸侯叛秦,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。于是,匈奴得宽,复稍渡河南。
面对强大的秦国,匈奴显然不是对手,只得进行战略的收缩和转移,尽力避免与其为敌。
公元前221年,秦王嬴政终于横扫六国,结束了长期的和战争,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局面,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秦朝。
不过,秦朝的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,仅仅传承到秦二世胡亥就开始不已。陈胜、吴广起义后,各地的起义和叛乱都接二连三,最终在刘邦和项羽的联合作用下,大秦帝国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秦朝灭亡后,刘邦和项羽开始进行楚汉争霸,而北方的匈奴则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借机南下扩张。向东,兼并东胡族占领了大兴安岭的广袤土地;向南,吞并了白羊并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小部分地区;向北,一直扩张到了遥远的贝加尔湖一带;向西,不断驱逐月氏国,将势力扩张到了中亚一带。
终于,匈奴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国家,无论疆域面积和军事实力都不容小觑,基本统一了北甚至更大的区域。
而伴随着匈奴强势扩张,刘邦却刚刚取得了楚汉争霸的惨胜,建立起了西汉王朝,国力非常的凋敝。按理说,他应该及时止战与民休息才对,可为了提防匈奴的过分强大,西汉初期还是制定了对抗之策。
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匈奴,由于盲目自信而轻举冒进,导致汉军被冒顿单于率军包围,史称“白登之围”。要不是陈平献计,汉廷买通阏氏才说服匈奴退兵的话,西汉的历史很可能在那会儿就戛然而止了。
经此大败,汉高祖刘邦再也不敢轻视匈奴,转而开始推行充满屈辱的“和亲政策”。据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记载:
高祖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,妻单于。
公元前195年,汉高祖刘邦驾崩,太子刘盈即位,史称汉惠帝。他并不具备帝王之才,终于被母亲吕后夺取了权力,西汉进入“吕氏专权”的时代。
吕后去世后,太尉周勃联合了丞相陈平等人才粉碎了诸吕的势力。之后,他们迎立代王刘恒进京即位,史称汉文帝,国家至此才恢复了稳定。经过了“文景之治”,西汉通过与民休息之策终于恢复了国力。
等到汉武帝刘彻登基时,汉朝已经走出了“白登之围”以来的困境,也有了六十年的积累。凭借强大的国力,军事实力终于可以改变被动防御的态势。
公元前133年,在汉武帝的强力推动下,“马邑之战”正式拉开了汉匈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战争。在卫青、霍去病等名将的连番攻势下,匈奴又一次开始收缩防御。
匈奴单于伊稚斜死后,其子乌维继任。乌维死后,詹师庐继任,之后是季父呴犁湖。由于汉朝的强势出击,也由于内部的频繁更迭,匈奴不断后撤,往日雄风再也无存。
为了彻底击败匈奴,汉朝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,成功联络了大月氏和大宛等国两面夹击,共同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。同时,汉武帝还派出汉兵和汉民在轮台和渠犁一带屯田戍边。
面对综合国力的完全不支,匈奴只得退入大漠苟且偷生。因为连年的败仗,导致大单于的权威也迅速下降,曾经暗藏的各种矛盾也趋于表面化。尤其是,在围绕新单于的选择问题上,上层权贵终于爆发了激烈。
公元前60年,虚闾权渠单于过世后,匈奴内部竟然无法推出共主,出现了五大单于并立的混乱局面。最终,虽然郅支单于勉强胜出,但呼韩邪单于却依然不服,索性率部归附了汉朝。据《汉书·匈奴传》记载:
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,愿朝三年正月。朝天子于甘泉宫,汉宠以殊礼,位在诸侯王之上。
接下来,在汉朝和呼韩邪单于的联合打击下,郅支单于只得继续西迁到了西域。不过,他依然对于汉朝虎视眈眈,依然在寻找时机返回故地。
公元前36年,汉元帝派遣甘延寿和陈汤出使西域各国,希望能联合出兵彻底剿灭匈奴。期间,陈汤竟然只调集了少量屯田的汉军并联络了车师等国的兵力,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匈奴,甚至还砍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。据《汉书·傅常郑甘陈段传》记载:
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
这下,匈奴彻底被打服了,开始积极向汉朝求和,双方持续了一段平静时期。不过,经历了王莽篡权的危害,曾经的西汉也变成了东汉。
眼见情势有变,向来好战成性的匈奴人再一次入侵汉境,直到91年才被东汉彻底击败。这次失败,直接导致匈奴再也无法立足于漠北,只得继续向西迁徙退出了的疆域。
从此以后,在东周时期就与汉族长期为敌的匈奴彻底退出了的疆域。据《后汉书》记载:
匈奴不知所踪。
匈奴主力撤出疆域后,仍然有一些匈奴的部族留了下来向东汉臣服。到了三国时期,这部分匈奴人也想自立称霸,被曹操击败后划分成了分散的五部。
司马炎建立西晋后,很快遭遇了八王之乱。眼见有机可乘,匈奴五部的都督刘渊立即起兵反叛,趁机占领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,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,也就是五胡十六国中的“前赵国”。
由于南北朝时期更迭异常频繁,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,很少能有长久的。于是,这部分貌似建国的匈奴人,很快就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损耗殆尽,被其他民族所融合了。
而之前被东汉赶出的匈奴主力,则继续发挥野蛮本性,竟然在中亚地区混得顺风顺水,还打乱了中亚原有的平衡格局。不得已,原先的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只得西迁,甚至渡过了多瑙河迁到罗马帝国避难。
匈奴人好像除了打不过汉人,对付其他国家游刃有余。他们没有停止征伐的脚步,除了继续欺负哥特人,甚至就连不可一世的罗马人也不放过。最夸张的是,他们还攻击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人,更占据了南俄罗斯的大片土地。
几十年下来,匈奴建立起了东至里海,西至莱茵河,北至北海,南至阿尔卑斯山的庞大帝国。不过,阿提拉大单于死后,他的儿子们为了夺位又产生了内讧,这才导致了帝国的土崩瓦解,也算恢复了欧洲的短期安宁。
如今,世界上已经没有匈奴这个民族,但他们的后裔依然分布于亚欧大陆。比如,、土耳其、俄罗斯、哈斯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就生活着大量的匈奴后裔,已经融入进了其他的民族之中。@文史不假